印度與歐盟(EU)自由貿易協定(FTA)將于3月10日至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第十輪談判,目標是在年底前達成一項平衡且互利的協議。
雙方高級官員于近日在印度孟買舉行會議,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皮尤什·戈亞爾(Piyush Goyal)與歐盟貿易與經濟安全專員馬羅斯·謝夫喬維奇(Maros Sefcovic)共同主持了此次會談。戈亞爾在社交媒體X(原Twitter)上表示,雙方的討論重點是推動談判進程,以深化經濟聯系,促進印度與歐盟的繁榮伙伴關系。
在此之前,印度總理納倫德拉·莫迪(Narendra Modi)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·馮德萊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于2月28日達成共識,力爭在2025年底前完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。這一決定是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作出的,尤其是美國總統唐納德·特朗普(Donald Trump)可能采取的關稅政策調整,使得印度與歐盟更加重視彼此之間的經貿合作。
談判關鍵議題與挑戰
印歐FTA談判始于2007年,但因市場準入、關稅削減和知識產權等問題,談判在2013年停滯,直到2022年6月才重啟。目前已進行九輪磋商,第十輪談判將于3月10日至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。
歐盟主要關注:
市場開放:要求印度降低汽車、葡萄酒和烈酒的關稅。
知識產權:希望印度加強專利和數據保護,特別是在制藥和高科技領域。
投資保護:尋求達成投資保護協議,以確保歐洲企業在印投資安全。
印度則優先考慮:
提高商品競爭力:希望歐盟削減紡織品、藥品、鋼鐵等商品的關稅。
數據安全地位:希望獲得歐盟認證,以便利IT行業發展。
地理標志保護(GI):推動歐盟認可印度特色品,如大吉嶺紅茶。
印歐貿易關系與潛在影響
歐盟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,2023-24財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1374.1億美元,其中印度對歐出口759.2億美元,進口614.8億美元。歐盟市場占印度總出口的17%,而歐盟對印度的出口占其全球出口的9%。此外,2023年印歐服務貿易額達514.5億美元。
歐盟在印投資超過1170億美元,擁有約6000家歐洲公司,印度在歐盟的投資規模約400億美元。若FTA成功簽署,印度的制成品、IT服務和農產品出口將迎來機遇,而歐盟企業在印度市場的準入環境也將改善。
全球經濟環境下的戰略意義
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,印歐FTA對雙方均具戰略意義。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,2024-25財年預計增長6.4%,歐盟希望借助印度市場擴展其在亞洲的影響力。同時,印度也希望借助FTA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,加強與歐盟的經濟聯系,以在全球貿易變局中保持穩定增長。
此外,隨著全球向綠色經濟轉型,印歐在可再生能源、數字經濟和技術合作方面潛力巨大。
印度與歐盟正積極尋求共識
印度與歐盟加速FTA談判,反映了雙方深化經貿合作的共同意愿。盡管在關稅、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等問題上仍存分歧,但雙方在全球經濟形勢的推動下,正積極尋求共識。
第十輪談判即將展開,未來幾個月的進展將決定FTA是否能按計劃達成。如果協議成功簽署,這將大幅促進雙邊貿易、投資與產業合作,對全球貿易格局也將產生深遠影響。